2022-01-08 16:16:40发布 浏览量:
我们先来看好的情形。
好的情形下,疫情将趋缓,全球经济将在2022年完成复苏,回归常态。
在此预设下,报告给予中国经济的“判词”是:2022年将是中国经济稳增长叠加长期高质量发展的难得一年。
在疫情整体趋缓的背景下,影响中国经济数据的三驾马车:出口、投资、消费三大块都泛出希望之光。
01
出口方面
当疫情受控,全球封锁逐渐解除,海外需求将继续强劲。除了墨西哥和俄罗斯以外,多数G20经济体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(PMI)近两个月都处于荣枯线上。
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,在2021年出口就强劲增长,2021年1—10月,出口(美元计)累计同比增长32.3%,2021年二季度中国出口的全球份额达14.9%,高于前5年平均水平。
尽管伴随全球复苏,各国出口逐渐恢复,但一部分在疫情期间获得的出口份额将不会下降,而转变为永久性的份额。

02
投资方面
2021年,房地产市场不再是远在天边的灰犀牛,而是造成了近在咫尺的直接冲击。对此,报告也提出,对于中国经济来讲,疫情并不是最大的风险,房地产的硬着陆才是最让市场担忧的。
基于此,报告相信,去年对房地产开发商流动性的“一刀切”将会不复存在,相反,政策会积极调整,适度开放按揭贷款,保证房企的流动性。
叠加上报告对于“2022年中国宏观政策会比2021年更宽松”“2022上半年大概率出现降准和降息”的预判,房地产行业会在2022年松一口气。
另外,投资方面也有望迎来新的基建投资的增长——绿色经济和高端制造,以局部抵消房地产下行对经济的拖累。
03
消费
至于消费,这是目前影响中国经济最重要但也最不确定的部分。
如下图所示,2021年前三季度,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起到了“压舱石”的作用。

与此同时,消费的增长却有着它的明显上限。
当前,中国实行严格的“清零”政策,疫情全面失控的可能性非常小,这让整体的商品消费保持稳定,此乃下限。
然而,各处零星暴发的疫情,又在客观上减弱了消费意愿,大家能少出远门就少出远门,能少聚集就少聚集,使得服务消费难以实现真正复苏,此乃消费的上限。
另外,同步限制消费意愿的,还有股市收益不给力、房价增速放缓等,总而言之,人们普遍觉得自己没有过去有钱了。

但与此同时,未来的消费正在积蓄一股新的动力。
报告发现,自2020年疫情以来,额外储蓄占GDP的比例大幅上升,也就是说,没能花出去的钱,正在人们的账户里养精蓄锐。
从体量上看,2020年,全年的额外储蓄约占当年GDP的3.53%(约3.6万亿元),相当于一份体量可观的经济刺激计划,而到了2021年三季度,占比保持在2.26%(约1.86万亿),数量依然可观。
因此,只要疫情对消费的压制能够减弱,消费意愿得以恢复,这笔钱就有望爆发出来,带动数据上扬。实际上,这在美国经济中已经有所体现。
2020年随着疫情的暴发,美国个人储蓄率出现迅猛增长,零售增速暴跌;而2021年封锁放松后,高储蓄率保证了消费的持续复苏。报告认为,这一情形也很有可能在中国发生。

总而言之,在乐观情形下我们可以看到,2022年,全球疫情得到控制,就有望继续解放出口,释放消费,拉动经济增长;而对房地产管制的放松,则会降低它拖经济后腿的力度,这些对于中国经济都是好消息。
不过,如果病毒继续变种,疫情继续肆虐呢?